【中华合作时报】服务廿四载 产业开新花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推进数字化向全产业链延伸
2022年11月14日 17:08

       金秋时节,棉田里一朵朵白绒绒的棉花开得正旺,好一派丰收盛景。棉农们正忙着采收新棉,尽早让朵絮归仓。根据中国供销集团所属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大数据中心统计,目前,新疆棉花收购进度已接近四成;同时,新疆棉花产业机械化进程加快,机采棉加工量占比由2014年的35%提高至2021年的86%,其中,北疆已基本实现百分百机械化作业。2022年,得益于植棉面积增加、自然气候适宜等因素,我国棉花呈现丰产格局,预计总产量在600万吨左右,较上年度增加2%。

       近年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着力探索服务我国棉花产业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了棉花交易、监管物流、资金服务、数据信息等四大服务平台,为棉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赋能,实现了棉花全产业链数字化运营。目前,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服务涉棉企业总数已超5000家,占全国涉棉企业总数的90%以上。

       让每一包棉花都有“身份”

       每个棉包在加工过程中都会获得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哔”,只要扫描任一皮棉棉包的条码,棉花的加工单位、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便会一目了然。全产业链信息的可追溯管理实现了棉花质量与籽棉品种、农户信息等一一对应,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棉花质量,也为政府对全疆棉农实施精准目标价格补贴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调动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

       自2014年国家在新疆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以来,为推动新疆棉花产业数字化进程,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花了几年时间,完成了对植棉农户基础信息登记、种植面积核实、籽棉交售统计、加工信息跟踪、皮棉入库监管、质量重量在库公证检验、出库销售流向跟踪等数据采集,使每一包棉花都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真正形成了棉花从轧花厂生成到纺织厂加工成纱的全流程数据链条,实现了占全国棉花90%以上的新疆棉全产业链大数据的采集,棉花也成为目前国内农产品中唯一实现全程数字化监管的商品。

       全疆棉农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过去,我们从春耕开始就要跑种子、跑化肥、跑银行,一直到秋天交售,为种棉花忙得不可开交,有时还急得团团转。”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棉农贾守军说,“现在有了棉农综合服务平台,在植棉的各个环节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棉花的产、加、供、销、贷统统管起来。”

       棉农想要进行棉花价格信息查询、植棉面积确认、交售信息查询、加工厂对接服务等,登录棉农综合服务平台即可一键查询;疫情期间,棉农对籽棉收购价格和加工厂报价的获取通道不畅,给棉农的采摘和交售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棉农综合服务平台推出的籽棉成交价格展示及加工厂收购报价功能,让棉农坐在家中,足不出户,就能与市场行情无缝衔接。

       2021年8月,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还针对棉农“贷款难”推出了“线上信贷”(棉农贷、棉易贷、疆棉云贷)服务。以前,棉农想申请银行贷款,手续繁琐不说,放款还慢;信贷员也要跑棉田、做家访、对数据,忙得不亦乐乎。“传统信贷业务因客户经理覆盖范围有限,获取棉农信息困难,依靠棉农个人提供经营信息,客户审核效率低下。棉农要跑去银行签署协议,准备户口本、银行流水、土地证、结婚证等信息,审批时间至少一周以上,放款甚至要一个月。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就会影响生产。”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关业务负责人单旭说。

       “线上信贷”(棉农贷、棉易贷、疆棉云贷)可实现无抵押,秒审、秒贷、秒到账,极大满足了棉农种植环节贷款难、难贷款的需求。去年8月,建设银行新疆分行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合作推出棉农贷款产品“棉易贷”和“疆棉云贷”,目前建设银行新疆分行已经授信额度3.45亿元。今年3月,民生银行“棉农贷”也正式上线。截至目前,新疆区域累计授信额度已超1亿元。

       “使用棉农贷款产品通过手机下载即可操作,手续简便、利率低还有保障。”贾守军笑着说。

       线上信用贷款产品,不仅降低了棉农的贷款利率,提高了办理效率,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在2021~2022年度种植季中,有关合作金融机构通过棉农综合服务平台总计向棉农提供了4.5亿元信用贷款额度,支取率超过80%。目前,棉农综合服务平台已直接服务于全疆基层的40余万棉农,实现了新疆棉农全覆盖。

       数字化催生出的行业变革

       作为国内唯一的储备棉交易平台,自1999年8月起,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探索通过竞价交易方式采购和投放国家储备棉,开创了我国储备物资由计划分配转向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先河,公开透明的储备棉交易方式,有效弥补了国内棉花供需缺口,稳定了棉花价格,保护了棉农利益,满足了纺织用棉需要,发挥了棉花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储备棉交易超过4500万吨。

       在商品棉交易方面,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先后推出了多种交易方式,通过向买卖双方提供履约保障、仓单过户等服务,推动了我国棉花行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提高了棉花流通效率,降低了产业运行风险,每年交易量接近300万吨。截至目前,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交易商总数超5000家,累计组织商品棉交易5000多万吨。

       随着“e”时代来临,农产品也开始了数字化探索,而棉花行业的数字化彻底改变了过去纺织企业组团跑到现场看货的方式,“一次检验,终身有效”实现了棉花的在线选货。自2002年以来,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完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已经建立起功能完善的棉花第三方监管网络和体系,积极参与“专业仓储监管+在库公证检验”制度的实施,已拥有覆盖全国主要棉花产销区和物流集散地的指定交割(监管)仓库120多家,其中,新疆45家,静态棉花仓储能力超过1300万吨,实现了全国90%以上棉花的在库规范监管,已累计为涉棉企业、合作银行等提供规范的棉花监管服务达3600多万吨,没有发生一笔违约事件。

       在此基础上,2014年以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通过有效整合仓库、公路和铁路等资源,为涉棉企业提供出疆棉“一站式”物流配送服务,并在业内率先推出棉花铁路智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智慧物流配送系统的上线应用,每年物流配送量超过100万吨,带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成为出疆棉花铁路运输的第一大发运主体。

       疫情期间的流通绿色通道

       “受疫情影响,我们这里实施临时防疫管控措施,限制人员、车辆流动。我们原料库存不多,如果不能及时收到咱们配送的500余吨棉花,可能马上就要停工停产了!”电话里传来西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购部员工焦急的声音。

       面对突发情况,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西安办事处与西安纺织集团共商应对办法,经多方联系,寻找到西安国际港站不受疫情影响,可以接收棉花并正常装卸。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果断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衔接物流公司接站短驳,争取到达棉花及时运送到厂;二是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铁路智慧物流系统将尚未装运的棉花紧急变更铁路运输到站,通知新疆发运仓库按新计划申报请车,确保500吨棉花及时运达,保障企业正常运营。

       “现在,不管在经营中遇到交易、资金,还是仓储、物流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我们都会想到交易市场,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帮我们一一解决,这次的发运难情况也是一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7月的新疆,万物蓬勃生长,到处瓜果飘香。恰逢储备棉交售期,新疆多地疫情散发。因储备棉交储企业、储备棉存放地大部分在新疆,多家企业在铁路出疆遇到了困难。为解决交储企业的储备棉外运工作,交易市场立即商请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一同前往乌鲁木齐铁路局进行协商。乌铁局当即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协同交易市场保障储备棉外运工作。新疆办事处积极协调交储企业通过铁路发运储备棉,保障了新疆交储企业外运储备棉共计5万余吨。截止到发稿时,交易市场新疆办事处仍在积极协调保障储备棉外运工作。

       花开不为人赞美,花放不求谁闻香。全国棉花交易市场默默地为我国棉花产业打造了交易、监管物流、资金服务、数据信息四大服务平台,织就了覆盖全国的客户服务网络和体系、棉花第三方监管网络和体系、业务运营和风险防控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四大业务保障体系,服务棉花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棉花已成为我国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也正在“打造一流棉花在线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路上大步向前…(王 蕾)

出处:中华合作时报
编辑:肖君惟  联系电话:01088086622-831
X